台湾网球运动往事:从"软网球圣"到温网八强

来源:华夏经纬网 编辑:物思羽lucky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07日 点击数:

 


湾黄金女双詹咏然(左)与庄佳容2009年在海硕国际网球赛中表现精彩

 

  昨天,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从日据时期扬威东瀛的“软网球圣”柳金木,到世界排名曾高居第26的王思婷,再到“黄金女双”詹咏然、庄佳容获得大满贯赛亚军,以及卢彦勋近日奋勇打进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八强,台湾网球选手一代接一代在球场上挥出希望,背后却有着无限辛酸。

 

  软网球圣 柳金木无师自通

 

  软式网球大约在1902年至1903年间传入台湾,时称庭球,早期仍属贵族运动。而无师自通的柳金木曾获台湾软式庭球选手权大会单打四次、双打五次冠军,8度参加日本明治神宫大会,球技备受肯定,因而有“软网球圣”之称。

 

  后国民党政府入台,党政军将领、企业家带动硬式网球风气。被软禁的“少帅”张学良就是网球先驱,他在东北沈阳时就有自己的网球场,来台后各住所也都有网球场。

 

  嘉义竹崎山脚下“将军的球场”,则孕育出台湾网球史动人故事。1974年,21岁的张约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台湾第一位奥运网球教练)用锄头在抗日名将薛岳家旁的空地,自己建成了一座网球场。

 

  将军球场 造就竹崎传奇

 

  “我爸爸是薛岳将军的参谋,因为将军看我和他的女儿薛敬仁、侄子薛美林都热爱网球,所以点头让我们盖球场,还发动工兵连帮忙铺场地。”张约翰指出,他从竹崎小学六年级孩童挑了7、8位运动资质优异的小朋友来训练,后来这群小孩中的温秀专、何秋美随他北上得到四维企业总裁杨斌彦赞助,竟陆续成为台湾“球后”。

 

  “竹崎传奇”让外界知道,原来,乡下女孩打网球也能出头天,从此开启小选手勇于踏实逐梦的年代。

 

  胡娜登台 掀起女网旋风

 

  张约翰回忆早期胼手胝足的景象:“当时网球用具都是舶来品,三粒网球就要台币200元,一支球拍800元,当时一位公务员的月薪顶多1000元,一般人怎么打得起。”直到经济起飞,台湾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网球拍制造地,光男公司自创的“KENNEX”球拍更成为许多国际球星的最爱,“因为网球用具台湾制更便宜了,球场也多了,这是刺激网球人口剧增的重要因素。”

 

  1985年,大陆选手胡娜与世界名将莎巴提妮登台打表演赛,台湾掀起女网旋风。1987年4月的国际青少年网球赛,球迷挤爆简陋的台北市立网球场,只为争睹华裔小将张君培、张德培(1989年法网冠军,第一位夺得大满贯的华人)兄弟档与13岁神童王思婷的风采。

 

  一个成功的右手小指韧带显微手术,则把台湾网球带向国际职网之林。1993年3月,20岁的台湾球后王思婷在练球时拉断了右小指韧带:“我当时很怕网球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很幸运有三位台大医师(包括后来担任“卫生署长”的侯盛茂)以显微手术治好了我。”

 

  休养3个多月后,王思婷在香港公开赛拿下后冠,这是台湾第一座女子职网WTA冠军。那一年,王思婷的世界排名冲上26(目前仍是台湾纪录),因为有她的成功典范,台湾球员陆续勇闯世界职网,卢彦勋、王宇佐挤身男单前100名,詹咏然、庄佳容携手拿下澳网、美网女双亚军,张凯贞则在2009年拍下球后沙芬娜。


我想把这篇文章分享到:

【打印】 【返回】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