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巴黎世乒赛国乒仅获三项冠军 垄断打破为保全大局

来源:楚天运动频道 编辑:运动报道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2日 点击数:

   国乒不再把包揽视作目标,推广乒乓球成为刻不容缓的动作。在巴黎世乒赛上,国乒仅仅获得了男单、女单和女双三项冠军。这个20年来的最差战绩并没有让人们苛责,相反,这支荣誉之师只是迈出了推广项目的第一步。 对中国乒乓球队这支承载着多重光环的荣誉之师而言,冠军一直是理所当然的选择。国乒这些年牢不可破的垄断却让这个项目在各种职业运动的夹击下日渐式微。

 
  对于正在挑起一个乒乓强国责任的中国队而言,冠军不是亮点,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这个项目带回到正轨。国乒曾是包揽冠军的代名词,而在巴黎世乒赛上,混双和男双两项桂冠旁落,成了不同以往最鲜明的变化。相比波澜不惊的国乒,朝鲜队上下为混双冠军疯狂庆祝,即便屈居混双亚军,韩国队也引发了本国媒体的集体关注。而赢得男双桂冠的庄智渊、陈建安也衣锦还乡,每人将获得3万欧元的重奖。
 
  “应该说我们从追求金牌的数量,已经向追求金牌的质量方面有了明显的转变。”刘国梁并不同意外界“让球”的猜测,但也承认单打才是球队的重点,“金牌被别的国家拿了,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创造历史,而对我们队员来说,只要尽力就可以了。”
 
  未以最强阵容出战混双和双打的国乒聪明地进行了“技术性放水”,自己拿到手软的冠军能给其他国家发展乒乓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卸下包揽的压力,国乒也完成新老交替的更迭。马琳、王励勤和王皓三名老兵几乎完成了自己职业生涯最后一届世乒赛,他们带给球队的精神力量也让张继科这样的大满贯冠军理解了冠军真正的定义。随着张继科、许昕、马龙以及丁宁、刘诗雯等球员的成熟,国乒的整体实力并未削减。
 
  与“马王时代”中国球员纯粹以实力征服世界不同,年轻的国乒球员正在展示世界一流球星全方位的偶像魅力。丁宁在输掉半决赛后,依旧笑对媒体并花费半小时满足了现场外国球迷签名合影的要求;张继科、刘诗雯也以各自鲜明的个性赢得了不少法国球迷的支持。
 
  一年前,沙拉拉还抱怨国乒球员“太过腼腆”、“不够国际化”,但在巴黎的贝尔西体育馆,丁宁、刘诗雯和张继科等球员都开始尝试用英语回答媒体的问题。“我很满意他们能用英语交流,更好地向全世界展现他们的个性。无论什么运动,有个性的球星才能吸引更多球迷的关注。”沙拉拉说自己看到了中国运动员融入世界的变化。
 
  举足轻重的乒乓大国也在尝试更好地介入国际乒联的改革,施之皓在世乒赛期间竞选就任副主席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施之皓进入国际乒联的核心层,一方面在乒球教育方面可以有的放矢,另一方面中国也在乒乓改革中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作为。沙拉拉也承认,“只有中国更好地介入,把乒乓球打造成世界前五受欢迎的项目才有可能。”
 
  这些变化仅仅只是开始,因为国乒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进一步推广乒乓球。丢掉两个冠军,带给其他国家的暗喜很快就会归于平静,谁都清楚这无法动摇“世界打中国”的格局。结束包揽并不意味着世界乒坛已真正打破垄断。在世乒赛期间,国乒总教练刘国梁与不少协会的教练、官员进行了交流。他很清楚如今一家独大的乒坛格局很难一夜改变,而让出核心利益的计划中,并不是仅仅那丢掉的两个冠军,“什么是让出核心利益,就是让我们一队的队员和外国选手一起训练。”
 
  刘国梁说,真正让出核心利益是接下来“第三次创业”的重点,“中国乒乓球队以前训练大家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们是神秘之师。以前我们不开放,现在开放的是核心利益。”
 
  从开放联赛、组织二队与国外选手的训练营,直到现在计划中的一线国手与外国选手的训练营,打破垄断格局一步步逼近了中国乒乓球的内核,而国乒也适时地为这个项目的未来“奉献”。
 
  巴黎世乒赛期间,国乒的计划吸引了不少外国选手和教练的注意力。德国球星波尔就直言这有助于欧洲球员的提高,“因为我们可以更加适应中国选手的球速等等,中国人的胶皮和我们很不一样,这样球的飞行轨迹和旋转也都不同。这种共同训练对我们很有帮助。这也是我在中国打联赛的原因,我可以和世界上最好的球员共同训练,适应他们的打法。”
 
  事实上,占据世界乒坛半壁江山的欧洲,现下正处于最落寞的时期。国乒结束了垄断,但欧洲乒坛依然与冠军无缘,更重要的是,青黄不接的现象正在严重遏制他们的竞争力。
 
  在沙拉拉看来,中国队员在体能、技术、器材等等,几乎每个方面都是最顶尖的,加上胜利的累积,“这就像一个循环效应一般”,“最好的教练和技战术给了他们更多自信,而自信又进一步放大他们的优势,所以他们难以被击败。”相反,欧洲乒坛却是另外一个极端。奥地利的世界冠军施拉格也感叹欧洲“如今处于石器时代”。
 
  接下来,刘国梁说宁可损失一些公开赛也会把训练营建起来,吸引德国、法国、白俄罗斯等教练和队员。而施之皓在担任乒联副主席期间也将会在德国、法国等欧洲乒球强国开设中国乒乓球学院分院,多管齐下地帮助对手培养新人。
 
  曾被视作输不起的“奥运金牌”,国乒也开始不再执拗。在世乒赛落幕之际,乒羽中心主任刘晓农也承认支持混双进奥运会的计划,“我们和国际乒联进行了沟通,希望乒乓球在奥运会上增加混双,5个奥运项目,一个协会只能报4个,这也是从乒乓球长远发展考虑。”
 
  巴黎世乒赛的举办让法国也陷入乒乓球热潮,从八分之一决赛开始,贝尔西体育馆上座率都超过八成,决赛门票更是开赛前就已售罄。
 
  乒乓球在欧洲并非如想象中不受待见,相反法国乒坛名将盖亭更是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数字,“在法国乒协注册的专业、非专业乒乓球运动员超过20万人!”在法国每个大区、每个城市甚至每个区都有乒乓球俱乐部。而德国注册的乒乓球运动员也有6.8万人。一场德国乒乓甲级联赛票价也接近30欧元。
 
  不过,缺少良好商业性运营的欧洲乒乓球联赛并无法提供太高的薪酬,相比中国乒超230万元的封顶年薪,绝大多数欧洲选手的年薪只有两三万欧元,所以他们不得不把乒乓球当做第二职业。
 
  以英国为例,伦敦奥运会期间乒乓球馆几乎天天爆满,每天打乒乓球的人也不在少数。为什么英国乒乓球水平也不行?主教练刘嘉议解释道:“英国乒协日常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群众普及上,对竞技体育的投入较少。”
 
  与欧洲外冷内热的局面不同,中国乒乓球面临的是外热内冷的尴尬。长期的垄断让不少年轻人不再关注乒乓球运动。今年巴黎世乒赛收视率最高的是男单决赛,但1.2%的收视率无法与前两年相比。
 
  尽管央视体育频道副总监方钢表示这个数字在单项运动世锦赛中名列前茅,且还要考虑到比赛转播的时间,但这也无法掩盖世乒赛在中国关注度下滑的事实。相比国外爆满的赛场,国内高水平的乒超联赛却曲高和寡,俱乐部职业化程度也普遍不高。
 
  由此国乒也希望通过职业化和商业化去进一步推广这个项目。刘国梁坦言,国乒不但会推动公开赛中的跨国配对,也在考虑向德国等高水平欧洲联赛输送运动员参赛,希望通过中国运动员的加盟进一步推动国外乒乓球的发展。
 
  与此同时,打造职业化的乒超也是中国乒协接下来重要的一步,只有高水平、高度职业化和商业化的世界乒坛第一联赛才能吸引更多外国选手投身这个项目。
 
  当然,如何进一步提升乒乓球赛的商业性,也是刘国梁正在思索的问题,他希望国际乒联能够进一步打造“直拍对抗横板”这样具有看点的商业赛事,“进一步增加商业化,才能提高乒乓球的竞争性。”
 
  楚天运动频道装备您的运动生活!

我想把这篇文章分享到:

【打印】 【返回】

发表留言